据临床数据显示,在造成习惯性流产的诸多原因中,由黄体不全造成的习惯性流产占大约有34%~39%左右,占有很大的比例。当女性发现自己月经周期缩短但是月经期正常,经血量时而偏多,而且以前有过自然流产史的,就怀疑黄体不全,应该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,治疗,为下一次怀孕做好充足的准备,避免自然流产的再次发生。
病因
1.卵巢卵泡发育不良,黄体形成缺陷,与血中FSH不足或缺乏和血中雌、孕激素比例过高,血中没有出现足够高度的LH峰值有关。
2.黄体期子宫内膜分泌延迟改变或分泌期不完全,于宫内膜的孕激素受体不足导致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的效应差。
3.内分泌异常,如高泌乳素血症,甲状腺功能低下等。
4.子宫内膜异位症。
5.其它:如因人流后及医源性结扎等。
发病机制
正常妊娠时卵子在受精后5~7d开始在子宫内膜植入着床, 滋养层细胞开始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(HCG),HCG刺激卵巢黄体继续发育长大,成为妊娠黄体,使孕酮持续产生。妊娠6周起黄体功能衰退时,胎盘滋养细胞合成孕酮开始。故妊娠6~7周时*易发生流产。如黄体功能不全包括黄体寿命缩短,以及黄体分泌功能低下,以至孕酮分泌量不足,子宫内膜的分泌反应不良或早期妊娠后蜕膜反应不良,造成孕卵不易着床或着床后孕卵发育受到影响,导致流产。
诊断
黄体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但经期正常,经量正常或稍多,伴自然流产史。。
1.基础体温测定(BBT) 双相体温的高温期持续日数少于12d,平均升高温度低于0.30C,BBT曲线图呈“阶梯样”缓慢上升,均提示黄体功能不全。
2.诊刮术 在月经周期的第26天进行诊刮,刮取子宫内膜行组织学检查,观察分泌期子宫内膜是否形成,与月经周期日数是否相符,如子宫内膜呈分泌不良或落后于诊刮日2d以上的内膜,则考虑为黄体功能不全。
3.血浆孕酮含量的测定 非孕期黄体期血浆孕酮水平低于6ng/m1;受孕后,末次月经后第4周血浆孕酮应达50.50mmol/l;孕7周达62.08mmol/L,动态测定早孕期血浆孕酮及HCG值,可预测早期流产并指导治疗。
治疗
1.补充性治疗 常用黄体酮肌注。确已受孕改为每周2~3次用药至孕3月停药,有一定疗效。亦可应用黄体酮阴道给药。
2.黄体功能支持疗法 因HCG有维持黄体和促进黄体分泌的作用,在月经后半期隔日肌注,或于排卵后第3、5、7日肌注,能取得良好疗效。确已妊娠隔日肌注至孕2月,可与孕激素补充性治疗同时应用。
3.促进卵泡发育疗法 此乃对因治疗,故疗效较好,近几年应用较多。主要选用人类绝经期促性腺激素—绒促性腺素疗法(HMG-HCG疗法)亦可用FSH。HMG用法为,于月经周期3、5、7、9、11d隔日应用肌注,同时监测排卵。当主卵泡平均直径达18mm时停用HMG,24h后肌注HCG促排卵, 若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时,可用黄体酮或HCG维持黄体功能。基层医院也可选用克罗米芬、三苯氧胺治疗,但疗效稍差,因药物本身亦可致部分黄体功能不全。
4.伴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 因黄体功能不足伴高泌乳素血症者,可用溴隐亭治疗,当PRL值下降后,可自然受孕或药物超促排卵治疗受孕。
5.中医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,可选用促黄体汤。